亮点文章
获奖列表
  • 2024年获奖情况

    [1] 胡云浩,凌勇,罗加贝,季天,林绍妹,田传明,田航,2023-2024年东华大学博士国家奖学金

    [2] 王书涵,张志辉,2023-2024东华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

    [3] 孙周权,胡新阳,陈国庆,东华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

    [4] 田航,田传明,孙周权,郝莹莹,张志辉,王书涵,东华大学优秀学生

    [5] 周新星,东华大学社会活动优秀奖学金

    [6] 吴锡录,田宇卿,曹晓辉,郝莹莹,梁瑞霞,郑蓉,陈铎,尹俊斌,东华大学综合奖学金

    [7] 田航,东华大学材子榜样学生年度人物

    [8] 田航,东华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

    [9] 华乐乐,东华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

    [10] 华乐乐,东华大学本科优秀毕业论文

    [11] 胡云浩,田宇卿,陈国庆,面向随身电子能源供应的全天候水伏发电织物,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12] 赵文杰,陈铎,张志辉,面向肌无力患者的人机协作智能纺织品,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13] 田航,郝莹莹,张宇皓,启未来面向汗液健康检测的可穿戴智能传感织物,第十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14] 田航,邵珠旺,皮肤上的实验室”—基于汗液传感的智能服装,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15] 朱徐斌季天一智感纤维:引领虚拟社区的双模交互与孪生触觉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

    [16] 王书涵,丁菁,常博雅,“不插电”的发光纤维,第十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全国三等奖

    [17] 凌勇,孙贝贝,尹俊斌,监测驱动一体化低能耗人造肌肉纤维及器件,第十三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无机非金属材料赛区二等奖、总赛区三等

    [18] 李茂,郝梦瑶,面向人体健康监测的汗液传感智能服装,第十三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无机非金属材料赛区二等奖、总赛区三等奖

    [19] 陈相君,吴锡录,张在源,穆文豪,丁菁,低成本、无封装的电致变色调光膜,第十三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有机与高分子赛区二等奖、总赛区三等奖

    [20] 钱怡澄,白慧群,陆李博翰,基于磁弹性效应的磁取向发电机,第十三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有机与高分子赛区二等奖总赛区三等奖

    [21] 王书涵,常博雅,杨伟峰,不插电的发光纤维,第十二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特等奖

    [22] 田航,郝莹莹,面向智能服装的健康监测汗液传感纤维,第十二届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奖

    [23] 王书涵,常博雅,杨伟峰,不插电的发光纤维,上海市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赛区银奖、全国总决赛铜奖

    [24] 田传明,周昕亮,内封装策略构筑高效稳定环保钙钛矿光伏,第二十二届上海市百万青少年争创明日科技之星大学生活动二等奖

    [25] 周昕亮,田传明,程贞,内封装与阴郭稳定策略辅助空气制备稳定钙钛矿光伏,第十一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

    [26] 王书涵,杨伟峰,韦伟,梁瑞霞,胡新阳,杨小锐,王博程,不插电的发光纤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上海赛区银奖


  • 2023年获奖情况

    [1]     位艳芳,2022-2023年东华大学博士国家奖学金

    [2]     王博程,2022-2023东华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

    [3]     林绍妹、蒋浩、魏子君杨小锐、胡新阳,综合奖学金

    [4]     田航、朱徐斌,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

    [5]     胡新阳,社会综合奖学金

    [6]     吴波,2023年第二届“材子榜样”年度人物

    [7]     林绍妹、田传明、位艳芳、王博程、胡新阳,“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8]     田航、朱徐斌,优秀学生干部

    [9]     林绍妹、杨伟峰,面向残障人士的可视化交互手套,第八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10]   王博程、胡新阳,面向智慧社区居民的可穿戴智能织物,第九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一等奖

    [11]   杨小锐、魏子君,用于可穿戴电子的光伏/摩擦一体化能源衣,第十二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二等奖

    [12]   周新星、吴波,用于人体废热回收的可穿戴热电器件,第十二届“华港杯”广东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三等奖

    [13]   凌勇,孙贝贝,监测驱动一体化低能耗人造肌肉纤维器件,第九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二等奖

    [14]   朱明、常博雅、夏俊、卢思宇,基于水凝胶的高性能特殊侵入式脑机接口,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15]   魏子君、杨小锐,用于可穿戴电子的光伏/摩擦一体化能源衣,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一等奖

    [16]   位艳芳、戴骞玺、谷恒睿,面向智能服装的宽波段电磁波管理气凝胶,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一等奖

    [17]   蒋浩、邢毅、孙奉强、韩杏波、邱玉冰、黄川桂,织物“芯片”——半导体智能逻辑纤维开拓者,第六届中国纺织类高校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18]   胡云浩、韦伟、孙周权,基于吸湿-蒸发一体化能量采集织物,第八届“泽耀杯”东华大学大学生节能环保创新大赛三等奖

    [19]   田航、郝莹莹,可实时健康监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织物,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20]   凌勇、张克东,低能耗多功能人工肌肉,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

    [21]   田传明、周昕亮,内封装策略构筑高效稳定环保钙钛矿光伏,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

    [22]   季天一、朱徐斌,实现物体特征识别的多维度拓扑变形机器人,第十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

    [23]   林绍妹、魏子君、杨小锐,面向智能交互系统的全天候能源服,第一届中国研究生“双碳”创新与创意大赛三等奖

    [24]   田航、周新星、周昕亮、郝莹莹、王伟轩、张斌、程贞,“智”纺未来:创新材料赋能产业升级,2023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三等奖




  • 2022年获奖情况

    [1] 王晶洁、王蒙,2021-2022 年东华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 

    [2] 杨伟峰,上海石化奖学金一等奖 

    [3] 林绍妹,上海石化奖学金二等奖 

    [4] 朱徐斌,兴科奖学金二等奖 

    [5] 孙川越、季天一、罗加贝、田航、朱明,综合奖学金 

    [6] 王锟,社会活动优秀奖 

    [7] 杨伟峰、林绍妹、季天一、田航、王蒙,“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8] 杨伟峰、林绍妹,面向残障人群的视觉交互智慧手套,第八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 暨作品大赛二等奖  

    [9] 韦伟、王晶洁、胡云浩,基于光伏/摩擦电一体化的全天候能源服,“正泰杯”第七届 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10] 季天一、朱徐斌、龚维,芯吸极化型智能鞋垫,“正泰杯”第七届研究生智慧城市技 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11] 林绍妹,面向聋哑人群的智慧感知纱线,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二 等奖  

    [12] 凌勇,多波段调控型电致变色软体机器人,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 三等奖  

    [13] 位艳芳,面向智能服装的宽波段电磁波管理气凝胶,第九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 创意大赛三等奖  

    [14] 王宝俊,第二十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三等奖 

    [15] 位艳芳、张小双,面向智能服装的宽波段电磁波管理气凝胶,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 奖 

    [16] 吴波、蔡宗富,可穿戴热电及其商业化前景,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奖 

    [17] 李明财、位艳芳、张小双,可吸湿排汗的辐射冷却织物,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奖  

    [18] 韦伟、胡云浩、田宇卿,基于双向调温的智能空调服设计,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奖  

    [19] 孙瑞、周新星,用于人体废热回收的可穿戴热电器件,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奖  

    [20] 凌勇、刘文栋,电化学变色变形双响应致动器,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三等奖

    [21] 林绍妹、杨伟峰,视觉-数字协同的自供电人机交互纱线,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优秀奖

  • 2021年获奖情况

    [1]     吴波、杨伟峰2020-2021年东华大学博士国家奖学金

    [2]     赵丹,2020-2021年东华大学硕士国家奖学金

    [3]     李佳慧、李建民、戚佳斌,东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4]     徐海丰、孟颖,东华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5]     白智元、孙健其、位艳芳,东华大学博士综合奖学金

    [6]     耿继新、蒋浩、田宇卿,东华大学硕士综合奖学金

    [7]     王锟、张小双、王晶洁,东华大学社会工作优秀奖

    [8]     吴波、赵丹、蒋浩、田宇卿,东华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9]     王晶洁,东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10]  刘芮、赵丹,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人机交互MXene力敏传感织物,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

    [11]  杨伟峰、林绍妹、王玥,视觉-数字协同的自供电人机交互纱线,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

    [12]  罗加贝、孙川越,基于离子导电型有机水凝胶的高性能生物电检测界面材料,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

    [13]  朱徐斌、季天一、王晶洁、龚维,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可吸湿排汗织物,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14]  白智元、李昊、潘刘洋,超低能耗电致变色凝胶,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15]  田传明、赵宇、戚佳斌,可生物降解高效稳定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第八届上海市大学生新材料创新创意大赛,三等奖

    [16]  王宝俊、江楠,基于水凝胶电解质的可水下应用且耐低温柔性锌离子电池,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东华大学赛区,一等奖

    [17]  位艳芳、张小双,面向智能服装的无源可降解传感纤维,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东华大学赛区,三等奖

    [18]  何曹华、孙健其,基于固态电解质的安全柔性可弯曲锂金属电池,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东华大学赛区,三等奖

    [19]  吴钦鑫、刘芮,面向智能服装的MXene多功能力敏传感织物,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东华大学赛区,三等奖

    [20]  耿继新、吴波,可捕获生活废热的折叠柔性热电器件,溢达全国创意大赛东华大学赛区,三等奖


  • 课题组简介
    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 Group,AFMG)始于2005年,隶属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具有完善的实验研究平台,导师团队包括:王宏志教授、李耀刚教授、张青红研究员和侯成义副研究员。课题组一直从事智能变色/变形、能源转换与储存、传感与催化等功能材料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智能服装的应用,开发了一系列柔性可穿戴的功能材料与纤维器件。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PNA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获授权中国专利120余项。课题组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目前已和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丹麦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京都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并联合培养十余名博士研究生。课题组的主要研究领域如下:
    (1)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皮肤、人工肌肉)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皮肤、人工肌肉)
    (2)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摩擦发电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摩擦发电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3)智能显色与变色器件(电致变色、结构色)智能显色与变色器件(电致变色、结构色)
    (4)可穿戴器件与系统(智能服装、人机互动)可穿戴器件与系统(智能服装、人机互动)
    (5)先进纳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改性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无机纤维)先进纳米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改性纤维及复合材料、新型功能无机纤维)
    在四位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组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求真至上"的原则,秉承"团结、向上、求实、创新"的理念,以培养"品格健全,能力优秀"的学生为目标。课题组内成员团结进取、互帮互助,营造了浓厚温馨的学术氛围,犹如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欢迎世界各地的同学报考本课题组的研究生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共同探寻成功之路!
    Professors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