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组介绍
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 Group,AFMG)始于2005年,隶属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具有完善的实验研究平台,导师团队包括:王宏志教授、李耀刚教授、张青红研究员、侯成义研究员和李克睿特聘研究员。课题组主要从事于智能变色/变形、能源转换与储存、传感与催化等功能材料的研究,特别是针对智能服装的应用,开发了一系列柔性可穿戴的功能材料与纤维器件,在航空航天、国防军事、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课题组十多年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求真至上”的原则,秉承团结、向上、求实、创新的理念,以培养品格健全,能力优秀的学生为目标。课题组内成员团结进取、互帮互助,营造了浓厚温馨的学术氛围,犹如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2►
导师介绍
王宏志,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第15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东华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纤维材料改性与复合分会副会长、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智能可穿戴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曙光计划人才。
在Science、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ACS Nano、PNAS等重要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所获成果受到包括《Nature》、《Science》在内的40余家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与媒体的广泛报道。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50余项。
邮箱:wanghz@dhu.edu.cn
李耀刚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博士学位,先后在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工作。2010.12-2018.5 任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秘书长。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亚太地区教育质量保障组织(APQN)质量冠军奖等。
已在Chem. Soc. Rev.,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Mater. Horiz., NPG Asia Mater., Small, Chem. Commun., Nano Energy, J. Power Sources, Nanoscale, Carbon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多项。已培养硕士、博士30余名,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多次获东华大学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上海市优秀毕业生;1名博士获首届(2017年)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材料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全国共10篇);1名硕士获上海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邮箱:yaogang_li@dhu.edu.cn
张青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主任。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材料学博士学位。2000.07-2008.02上海硅酸盐所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纳米光催化材料。2008年3月起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工作,主要研究薄膜太阳能电池、可见光催化制氢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他引10000余次、H因子55,连续五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得2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
先后主持完成20余项国家级(其中4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先后参加“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十三五”国家“纳米科技”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要课题。2017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邮箱:zhangqh@dhu.edu.cn
侯成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欧盟“玛丽居里学者”,江苏省“双创人才”,Materials Horizons新锐科学家。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扬帆计划”、上海市“晨光计划”。
主要从事智能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发表60余篇SCI论文,获得了10余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主持了中央军委科技委、装备发展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项目。担任了Science、Nature Electronic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期刊审稿人,新加坡A*STAR等项目评审人。
邮箱:hcy@dhu.edu.cn
李克睿,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青年人才,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东华大学材料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期间在丹麦科技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18-202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自2021年加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工作被美国化学会Chemical&Engineering News、Nature杂志出版社、中国科学杂志社等国内外杂志媒体报道。
近年来,在宽光谱调控材料与器件、能源材料与器件、新型电化学致动器、智能纤维及服装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以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海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合作项目、东华大学高层次人才项目专项资金等项目。
邮箱:likr@dhu.edu.cn
3►
研究成果
1 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皮肤、人工肌肉
3 智能显色与变色器件:电致变色、结构色
4 可穿戴器件与系统:智能服装、人机互动
►►►
代表论文
4►
研究生成果
AFMG以创新创业赛事为平台,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参赛的首要目标,营造创新创业浓郁氛围。十几年来,AFMG学子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7人次、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12人次。获得首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篇,上海市优秀硕士论文4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获得校优秀硕士论文14篇、优秀博士论文10篇。
5►
国际交流
AFMG积极与国外顶尖课题组展开科研合作,构建了“走出去+引进来”新模式。
“走出去”:目前已和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丹麦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京都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并联合培养十余名博士研究生。
6►
毕业生去向
# 企业任职
# 科研工作
7►
组内文化建设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从“实施素质教育”到“发展素质教育”,AFMG通过推进红色教育、先进文化、全员健身、组会思政等举措,培养学生科研报国的远大理想和使命担当的责任意识。
AFMG组织学生前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等红色基地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秋季迎新、年度总结,在活动中,老师们会带着学生回顾过去学年课题组在论文、专利和科技竞赛获奖等方面情况,强调课题组的文化、精神、组训和理念,打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AFMG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年秋季都会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老师们始终认为只有锻炼和塑造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个人成长和学术进步提供坚强支撑。
8►
课题组影响力
温暖、和谐、活泼、上进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