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基于摩擦电技术的新型纤维电子器件在机械能收集和自驱动传感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东华大学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近年来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利用工业级的纺丝设备实现可拉伸两栖能源纱线的连续化与规模化生产(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868);以“全纤维”为设计原则,开发了具有湿热稳定性和舒适性的摩擦/铁电协同电子织物(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 5541);耦合毛细效应,制造了新型铁电增强型摩擦电吸湿快干纺织品(Advanced Materials, 2021, 33, 2007352)。
近日,先进功能材料课题组在摩擦电纤维电子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费马螺旋的防水耐磨可拉伸摩擦电纱线》(“Abrasion Resistant/Waterproof Stretchable Triboelectric
Yarns Based on Fermat Spirals”,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100782)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东华大学为论文唯一完成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德伟和长学制博士研究生杨伟峰为共同第一作者,侯成义副研究员、张青红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构筑高比表面积的纳米结构是提高摩擦电纱线电学输出和传感信噪比的有效手段。然而,当纳米结构与其他材料接触摩擦时,往往会承受较高的局部应力,造成磨损,进而导致摩擦电纱线的电学性能下降。此外,现有的摩擦电纱线与商业纱线产品相比,在细度、长径比、连续化制备、可编织性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控制静电场,应力场和速度场,在可拉伸导电纱线表面连续纺制了费马螺旋结构氟碳聚合物P(VDF-TrFE)纳米纤维,构建了动态稳定的摩擦电纱线。这种摩擦电纱线具有超高的耐磨性,稳定的可逆应变和出色的电学性能,在低频外力作用下可产生105 V, ~1.2 μA的电能输出。